第二十集《法门寺(下)》解说词
(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就像百宝箱一样,打开一层又一层,宝石函打开以后,露出一个小金塔,在金座子上面有一个银柱子,银柱子上面套着一个白晃晃的东西,在场的人几乎异口同声“佛的舍利”。这个时候,下起毛毛细雨,法门寺的大和尚赶来了,一看到舍利以后,立即跪下来,念经、行礼、瞻礼,久久不起来。他们站起来以后就问:“韩金科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说:“昨天 5月4日,今天5月5号啊”。 “不对,昨天阴历四月初七,今天是阴历四月初八,凌晨两点了,四月初八佛诞日,刚好是佛诞日。”他口中念念有词,“太平盛世,舍利出世,天降甘霖,万事太平”。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陆续又有三枚舍利面世。所有的文献都表明,法门寺地宫佛祖真身舍利只有一枚,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四枚呢?
公元820年,又到了三十年的周期,唐宪宗按例迎奉舍利,这已经是唐代皇室第五次迎奉舍利了。然而,对于皇帝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刑部侍郎韩愈就在举国上下一片狂热的气氛中,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谏佛骨表》。“臣听说陛下命人从法门寺迎请佛骨到皇宫,又准备了盛大的典礼,并在京城寺庙连日供养。臣虽愚钝,但也明白陛下并非迷信佛教,只是为天下苍生祈福罢了,但是普通百姓是很容易被迷惑的,他们如何能理解您的苦心呢。百姓为表虔诚烧头烧手、散尽家财、放弃正业,如不制止,局面不可收拾啊……”。
在大殿上,韩愈奏称:汉明帝时才有佛法,此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唐宪宗驳斥道:太宗开启佛骨,始有贞观之治;则天皇帝迎请佛骨,才有大唐强盛。乱亡相继运祚不长,这不是咒我。
震怒的唐宪宗下令处死韩愈,经百官求情,韩愈被贬到偏远的潮州。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是韩愈离开京城时最后的感叹。关于韩愈谏佛骨一事,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其实韩愈精通佛学,他反对的只是对佛的盲目迷信。
二十多年后,中国佛教一场空前的劫难终于降临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焚烧经卷,拆毁佛像。如有人送一钱者,脊杖二十,如有僧尼受一钱者,脊杖二十。科违敕罪,当时决杀。
公元840年,唐武宗继位。他一反前朝作风,大举荡灭佛教。唐武宗年号会昌,由他发起的这场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唐朝多位皇帝尊崇迎奉的真身舍利首当其冲,成为这次灭佛运动的牺牲品。
唐武宗为什么以如此极端的方式,颠覆了大唐帝国历代皇帝的信仰呢?从法门寺出土的这块记录地宫文物的清单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这些供奉真身舍利的稀世珍宝,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僧侣。其中一位叫智慧轮的唐密高僧的供奉之物仅次于皇帝,其他皇亲国戚、文武重臣都无法与之相比。
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这是年轻的唐武宗登基之时面对的情形。经过二百多年空前的发展,寺庙已经成为唐帝国最大的财富所有者。不仅如此,高僧对于帝国政治走向,也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物极必反。
佛祖真身舍利被毁了;四千六百多座寺庙被毁了;不计其数的佛教经典被毁了;二十六万僧尼被迫还俗。
当灭佛行动还在进行中,唐武宗突然暴病而亡。唐代乃至整个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惨烈的劫难宣告结束。中国佛教还能恢复元气吗?
又是一个三十年,曾经强盛无比的大唐帝国已经如同垂死的病人。此刻,皇帝是唐懿宗,有什么办法安抚动荡的国家呢?
唐懿宗的父亲唐宣宗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儿子的同时,也留下了这样的嘱托:世道不好的时候,人心思变,如果没有佛教使百姓安守本分,那么勇敢的人将会奋起斗狠;智慧的人则会策划阴谋;而阡陌上的贫民将会揭竿而起。
佛教似乎已经成为晚唐皇帝们的一棵救命稻草。
或许揣摩到皇帝的心事,一个叫师益的高僧,请求在法门寺地宫结坛作法。此时,距离唐武宗毁灭法门寺真身舍利已经将近三十年。在没有佛骨的地宫里结坛作法,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对于这个有些莫名其妙的请求,唐懿宗还是同意了。
一个惊天的发现,在法门寺地宫西北角,师益找到了佛祖真身舍利。佛祖真身舍利并未毁于会昌法难,那么会昌法难最黑暗的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僧澈撰写的志文碑里,只有语义模糊的推测:昔日唐武宗灭佛,毁坏焚烧的佛教圣物无数。在毁灭佛祖真身舍利时,砸碎的却是仿制品。人们把仿制品的碎片,呈给皇帝复命,这是君子的智慧。
然而,众多的谜团依然没有破解。当年,唐武宗向谁下达了毁灭佛骨的命令?法门寺的僧人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这仿制的舍利是何时造好的?这一事件的策划者是朝廷派来的官员,还是法门寺的僧人,或是双方共谋?这个秘密为何直到将近三十年后才告揭开?揭开这个秘密的师益禅师,究竟是知情者还是无意为之?
无论怎样,敢冒诛灭九族的欺君之罪,保护佛祖真身舍利的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智慧,更是虔诚的信仰。太多的秘密,僧澈的志文碑都没有答案,但志文碑讲述的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事实,1987年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四枚舍利中,有三枚是为了保护真身舍利而造的仿制品,那么究竟哪一枚才是佛祖真身舍利呢?
在安放四枚舍利的容器中,这是一个最不起眼的。
(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铁函打开以后,里面有一个镏金函。镏金函上面有宝珠、水晶珠。宝函打开以后,里面是一个檀香木函,檀香木函散架了。檀香木函里面是水晶椁子。水晶椁子里面是玉棺。玉棺里面这一枚舍利,在镏金函上面记载的清清楚楚,是佛的真身舍利。当时朴老(赵朴初)对这四枚舍利,他叫灵骨有三个影子,恰如一月映三江,都是佛的圣骨。灵骨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照到三条江里面,同时又有三个月亮,和天上月亮一共是四个。一月映三江啊。
在学佛者心中,三枚影骨与灵骨一样,都是佛的化身。在佛经里,甚至一粒米、一颗沙、一根草也都可以视为舍利。只要心中有佛,佛就无处不在,不必拘泥形式上的真伪。
公元873年春天,皇帝下诏迎奉法门寺佛祖真身舍利,被会昌法难一度中断的佛教大典将再度上演。
法门寺出土的这尊镏金珍珠装捧真身菩萨,是唐懿宗为迎奉舍利特命宫廷作坊“文思院”精心打造的。菩萨手中捧着的是一块镏金文匾,上面写着皇帝向佛祖许下的愿望——祈愿自己万寿无疆;祈愿李家子孙万代相传;祈愿万国来朝;祈愿天下太平。
佛主会帮助皇帝实现愿望吗?
《资治通鉴》记载:“自京城至法门寺,三百里间,道路车马,昼夜不绝……仪卫之盛,过于郊祀……”这是唐代历次迎奉佛骨中最盛大的一次。
皇室、官吏、僧侣、百姓竞相向佛骨供奉奇珍异宝。这只银盒来自江西;这只精美的银笼子来自于偏远的岭南;而这只用于浴佛的银盆来自江南,是浙江西道节度使供奉之物。由这些出土于法门寺的文物可以了解到当时各地高超的手工业制作水准,更可以感知,当年大唐王朝举国上下那种崇佛的气氛。
4月8日,舍利入京城,皇帝亲自在安福门跪拜迎接。《资治通鉴》记载:唐懿宗,降楼膜拜,流涕沾臆。
为表虔诚,皇帝献上了这支双轮十二环的锡杖。锡杖,最初是为了驱赶蛇虫,或为化缘时震动发声引人注目之用,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佛教重要的法器。双轮十二环属于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世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在法门寺地宫发现之前,日本藏有一支白铜头六环锡杖,曾号称世界锡杖之王,然而无论工艺还是等级,与法门寺出土的这支相比都逊色许多。
两个月后,礼佛盛典仍在进行当中,唐懿宗却病倒了。在遗嘱里,皇帝再三强调:葬礼切在简约,不得以金银锦绣文饰丧具。千疮百孔的大唐帝国,交到了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手中,即唐僖宗李儇。因排行第五,在宫中被称为“五哥”。
“五哥”这个昵称出现在法门寺地宫的这件文物上,与它同时出土的是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失传了一千多年的唐代宫廷茶道就此重见天日。
唐僖宗将刻有自己昵称的茶具供奉给法门寺佛祖真身舍利,表达的是和父亲一样的心愿——企盼大唐帝国重振雄风。
公元873年冬天,唐僖宗下诏将佛祖真身舍利送还法门寺。京城百姓叹息道:不知再见复在何时。
法门寺地宫里,佛祖真身舍利,一枚灵骨和三枚为保护真身而制的影骨,以及两千多件来自皇室的奇珍异宝,由唐密高僧智慧轮主持,按照神秘仪轨布置而成。这是供养佛祖舍利最高坛场,称为曼荼罗。
内殿首座高僧僧澈,接受皇帝的命令,为送还舍利起草志文碑。在志文临近结束的时候,僧澈这样赞叹地宫景观: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
“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捻而兵戈息”,当传说中的这个周期再次来临的时候,却不见了虔诚的唐朝皇帝。因为曾经如同神话般强盛的大唐帝国就在这个时候灭亡了。
法门寺地宫的秘密就这样埋藏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
法门寺第一枚舍利面世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初八,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
2006年,佛诞日前夜。数千名佛教信众齐聚法门寺,点燃莲花灯,纪念佛祖。
佛经说:“故佛所言,如灯传照”。佛法如灯火,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正如释迦牟尼临终前的嘱托:我真正的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躯。形躯会消逝,但真常的法身却永恒,见到形躯的我,你们未见佛,依循我的教诲,即是见佛。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推荐样音
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
关注【客服微信】
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成功
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
你也可以注册,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在线接单配音。(7 X 24小时主播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