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眺望
这是一台时钟,一项试图触摸万年以后岁月的人类工程。这一伟大的企图出自杰出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丹尼?希利斯。29岁时,他曾是世界运算速度最快计算机的设计师,与希利斯用特种金属一起铸造永恒的热心人,有《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有影响乔布斯等一代人的《全球目录》刊物的创始人斯图尔特?伯兰特,有亚马逊的创建者杰夫?贝佐斯。
这台准备跨越万年的时钟,在美国内华达州拥有了一块七万多平方米的栖身之地,已经耗费三十六万美元,并手握四千二百万美元的预算,耗时30年,如何不受干扰,永不停息地连续行走一万年,仍然在执着的研究试验中。不过,英国著名音乐家布莱恩?伊诺,已经为它提供了一个确定的名称——漫长当下。
后人用岩石和金属雕塑的是人类史上描绘未来的杰出奇迹,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至今依然是几乎所有语言的人类后人阅读的经典。被誉为全球科幻小说之父的凡尔纳,以他的想象力,指引了人类的未来。
人类第一艘远航潜艇的发明人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称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第一次飞落南极的海军上将伯德在谈到他们的人生成就时,都将凡尔纳视为他们思想的导师。
人类努力触摸未来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漫长,即便站在人类万年设想未来的峰巅,生活在十九世纪法国的凡尔纳也只能停留在文学的浪漫与不确定之中。凡尔纳故去60年,人类确定预见的新时代到来了。
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坐落在美国硅谷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十二号展区,有一个特别的展位,不同于惯常的发明与特别的产品,这个无法直观却渗入整个人类生活的展品实际上是一个观念或一个判断,它叫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首次发表在1965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时年36岁的戈登?摩尔预言了人类信息时代的技术节奏和生活节奏。不久后,他便成为实践自己预期的领导性公司英特尔的创始人。
英特尔博物馆
英特尔4004微芯片——这片已经被历史供奉起来的人工硅片,宽三毫米,长四毫米,上面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诞生于1971年,踩着摩尔定律的鼓点,它的后代们已经呈现了人类经验难以理解的新世界。
在相同面积的硅片上,可以驻扎数亿个晶体管的浩荡队伍,在相同面积的芯片上,所能储存的字节已经是当初的30亿倍。
在1968年,一美元可以买一个晶体管。而如今,一美元可以买上千万个。信息储存成本和计算成本,在人们通常消费中,几乎可以忽悠不计。
在摩尔定律作用的时代,人类推想未来变得如此自信,确定和具体。
这是2002年上映的电影《少数派报告》,这部由斯皮尔伯格导演执导的科幻电影,猜想了2054年华盛顿警察局里匪夷所思的故事。作为影片的技术顾问,约翰?昂德科夫勒为影片设计了手势性的人机交互界面。
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约翰,不满足于对未来的幻想,他创办了一家公司,亲手将电影中的虚构变成现实。在这个推想与现实融为一体的年代,所有的竞争者都不同寻常地抬起头来。
史蒂夫?布朗从1985年进入英特尔公司开始,担任过工程师、产品规划师以及市场经理。现在,他荣居英特尔总部的新职位,未来学家。
过去,对未来的打量属于全球范围内特定的机构和有限的人群,今天,未来学家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必须的岗位。过去,对未来的判断是浪漫、是畅想、是大概,而今天,未来是真切、是具体、是行为。人们对今天的掌控已经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对未来的把握。
车的前灯120年来都是一成不变的,就是一束光来自车的前方,但是如果把前灯变得智能呢?它不仅仅是一个灯,而是智能的放映机和照相机。在雨中驾驶时,你可以用高速照相机和计算机观察雨滴,算出它们滴落的位置,你就能在雨夜畅行无阻了。这真的很神奇,它让车前灯变得智能,想象这个例子,再想想生活中每个物体,如果它不智能,没有联网,你能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是一名未来学家,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
就普通人而言,哪些事物能够与互联网连接,获得期待的智能,还是我们畅想的空间。但在英特尔未来学家布朗那里需要他思考的是哪些事物无法与互联网连接。未来,不能联网将成为独特,而连接,则成为普遍。
韩国 松岛新城
这座初具规模的城市是因为互联网,也是为了互联网而诞生的。这座南望中国黄海的人工新城由美国人投资,几乎凭空出现在韩国首都首尔60公里外的大海边。这座自誉为智能的未来之城拥有6.5万套住房,入住人口预计达到50万。
在这座还没有竣工的城市里,公共设施不都实现所谓的智能化,在这里,钥匙的概率消失了,所有的房间都不会记错它主人的音容笑貌;在这里,你的习惯就是你咖啡壶的习惯、窗帘的习惯、音响的习惯。在外观上,这座城还是我们熟悉的城,这座楼还是我们熟悉的楼,一旦你深入其中,一切都会超越你的经验。
思科工程师:通过电话,将照明等设施进行远程控制,像这样开灯、关灯,所有的设施都可以动电话控制。
在这座城市里,人的成长环境依托于这座城,但不局限于这座城。在这个课堂上,老师和更多的同学是在隔洋相望的美国南加州,除了牵手和拥抱,远隔6000公里,美国和韩国的孩子们,体验着同一份沉思和同一份欢乐。
这座立体地将自己放在网上的城市,自信的宣称作为新生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中心,将与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发生密切的关系。这份不亚于纽约城的雄心,是网络对人和物最彻底的连接所提供的。
韩国的松岛新城不过是人类尝试重构未来智能生活的一个缩影,老城市的智能化改造,全新智能城市的构想和设计已经是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日本 横滨
2013年10月24日,第三届智能城市周展会在日本神奈川县太平洋横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上出现的各种新型智能设备,描绘着一个个即将到来的未来生活场景。
这款指甲盖大小的微型电脑,是刚刚发布的。它连接四个开发资源,还能很好的连接Wi-Fi和蓝牙,它拥有的计算能量足以承担将一颗卫星送上轨道的重任。而在一年前,比沙粒还小的微型芯片,在美国帕罗奥拓研究中心研发成功。微型化的计算设备开始爬上我们的身体或者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眼镜、手表、手环、戒指、服装、鞋袜等众多可穿戴设备开始重新武装我们。微型芯片会植入我们的皮肤,会流进我们的血液。
如同人类工业史一样,动力最为充沛的行业开创性大公司,总是冲在创造和改变的第一线,争先恐后地描绘着,属于所有人的新生活。我们这样出行,我们这样驾驶,我们这样上课,我们这样就诊,我们这样工作,我们这样游戏,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的时代正在到来。万物相连的世界和人生与所有人都不再遥远。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和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馆藏不足今天人类一天所产生数据量的万分之一,而专家预测,五年后,全球产生的数据量将是今天的44倍。
在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少数优秀的人会比常人更能从有限的信息中找出规则,这些规则被总结为概念,变成理论,成为书本和教材。人类建设图书馆和学校,将这些人类的精英所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加以传承,人类文明正式在一代代杰出人物天才思想和超前理念的引领中前行的,更多普通人的一喜一怒,一怨一叹,一步一行都被泯灭于岁月的长河之中。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拥有了新时代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会是有意义的。
闯入我们生活的大数据,颠覆了我们一万年来建构的关于信息获取、信息记忆、信息储存的知识理论。
谷歌的街景车,2007年5月25日开上了街头,今天全球三千个城市的八百万公里街道的全景图,被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它的服务器中。街景车所看到的不仅在今天变成所有人能看到的,也是未来所有人能看到的。在搜集者的眼中,听到、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用的数据。
你用一定数量的钞票,购买了一张机票,时过境迁,这个被互联网记忆的信息,似乎对你不再有意义,但这无数个你的行为汇聚起来,却产生了特别的意义。
美国人奥伦?埃奇奥尼,就依托一个拥有10亿条价格记录的机票预定数据库,开发了一款订票系统。票价预测准确度达75%。使用这一系统的旅客,平均每次出行可节省50美元。
你在超市里看似随意地选取了一样商品,你走了,你的行为的意义便消失了,但汇聚了无数个你的行为的数据,却诞生了新的意义。美国本顿维尔镇的沃尔玛总部据此发现,婴儿尿布的购买者,主要是年轻的父亲们。于是,在沃尔玛超市里,啤酒和尿布出人意料地成为了邻居。
既往的案件和行为记录,将使公共犯罪在行为之前露出可预防的蛛丝马迹。
全球稀少的罕见疾病的汇集,让医生获得足够数据,寻找解开医学难题的密码。
千家万户电表上跳动的数字,为千家万户选择着最合适的供电方案。
你的每一次呼吸、心跳和实时的体温、血压,将汇聚为属于你个人未来健康的指引。
当然,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最终是所有人、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声音,自然岁月一切变迁,都将被数字化记录,变成人们采取行为或把握未来的依据。
人类第一位不会呼吸的明星,叫做初音未来。她在东京新木场的庆生会上首次露面,就被盛情地邀往全世界的大舞台。
2012年3月8日,踩着洛杉矶、新加坡、香港万众欢呼的波涛,她来到了上海大舞台。你好!我是初音未来…。这个虚拟的划时代演出者,会随着人类总是浅薄的新鲜感的衰落,而星光黯淡吗?
当所有表演者、艺术家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都被大数据整合,都成为这个永远16岁的少女成长的营养,还有怎样的自然人,能与这看得见的虚幻比试高低呢?
英国 伦敦
这位风趣的英国人,通过植入他体内的芯片控制着身后的台灯,嬉笑间,这个男子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实现自我进化的个体。
1998年,凯文?沃里克在外科医生的帮助下,将一枚硅芯片植入了他左臂的神经系统中,沃里克因此获得了“世界第一电子人”的称号。
不够成熟的技术,使沃里克的电子人身份,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但这三个月,成为了沃里克花甲人生难忘的体验。
四年后,沃里克进行了更大胆的实验,不仅再次在手臂中植入了更先进的芯片,还将另一枚芯片植入妻子的手臂中。希望通过植入体内的芯片,实现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连接。
这次试验,让沃里克的妻子体会到了,与丈夫间难以言表的奇妙体验。不过作为妻子,却对亿万人植入芯片后,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产生了特别的担忧。
在沃里克成为首个电子人14年后,这项技术被运用于普通人。与14年前相比,芯片与人体结合的部位,从手臂迈向了大脑。
2012年2月10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手术室里,外科医生将一块芯片成功地植入一位已经瘫痪15年的女士的大脑中。这一史无前例的植入,帮助已经永久丧失行动能力的肖伊尔曼—简,再次获得支配手臂的能力。
今天,人脑与电子设备和网络结合的实验,在世界各地的各大高校与企业的实验室里进行着。一些科学家探索通过无创的方式,来实现人脑与电子设备的结合。在美国,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头戴式的脑电波识别系统,完成用意念控制飞行器的实验。
在中国,意识操控技术被运用于控制人形机器人。这里的蹒跚,透露出人与机器共生的时代清晰的面容。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2011年2月,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风行了半个世纪的电视竞赛节目《危险边缘》,因为一场人与机器的智力竞赛,来到了全美收视率前排。
挂在竞赛台中央的沃森是人类超级计算机50强的第49名,它的两位人类对手,一位是全美相关竞赛连胜纪录的保持者,一位是最高奖金的保持者,沃森最终通向胜利的抢答,包含了机器与思维和意识的密切关系。
沃森理解了这些模糊的描绘,正确的回答出这幅名作的名称。
沃森懂得这里的幽默和双关语,正确的给出了这个在北京创造奇迹的美国男子的名字。
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华裔科学家吴恩达,与谷歌合作构建了一个由1000台电脑组成、含有16000颗处理器、多达10亿个连接的全球最大的电子模拟神经网络,在向这个人工神经网络展示了来自视频网站上随机选取的一千万段视频后,在没有外界指令的环境下,这个人工神经网络自主学会了识别猫的面孔。甚至还能认出人的脸和身体。机器的这种自我学习能力,被视为越来越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
欧洲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尝试为机器人建立它们的网络,在这个已经运行的数据库中,机器人可以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自主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并执行更多样化的任务。
尽管,计算机和网络模拟人脑的进程,未必能说已经获得了突破口,但这里产生的必将惊天动地的联想,已经鼓舞人类社会,采取不同寻常的行动。
瑞士洛桑理工大学
2013年1月,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将人脑计划升级为欧洲科学研究的旗舰项目,并投入10亿欧元,推动这艘旗舰起航。
三个月后,白宫正式公布,将拨款30亿美元,支持脑科学研究计划,以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
美国美国宇航局艾姆士研究中心
在硅谷的美国美国宇航局艾姆士研究中心,有一所一出生就声名显赫的大学:奇点大学。它的名字,来源于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维尔关于“奇点年”的预言。他认为,伴随生物基因、纳米、机器人技术几何级的加速度发展,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来到一个“奇点”,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机器的关系。
人类也将改变对生命形式的理解,会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越自身的生物极限,人类将与机器的共生共存中,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关于“奇点年”的论点至今众说纷纭,许多的科学家依然对人来思维与智慧的复杂性抱有信心。但在另一个新时代的概念——“全球脑”面前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那个网罗人类、网罗地球的唯一大脑,近在眼前。
那个“全球脑”是怎样的大脑呢?全球所有的计算机,所有的存储器,包括所有的人都将被连为一体,每台机器,每个人都只是这个共同整体的一部分,这个无所不包的连接体中,每个人将拥有一切,同时,每个人又微不足道。在这里,独立的机器和独立的人都不再有意义。
那个“全球脑”面前的人类是怎样的人类呢?人们必须在飞速成长的网络和机器的能量面前重新面对地球的文明,面对社会的样貌、面对人生的意义。
2013年12月2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雷丁镇上,近万名临近城镇的居民相约而来,为兰妮?布朗一个八岁女孩祈福。人们在互联网得知,这个不幸的孩子已是白血病晚期,这天可能是她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冬日的傍晚,互不相识的人们持久地汇聚在兰妮?布朗居住的栗树街,注视着偶尔会打开的那扇窗帘,期望为兰妮?布朗短暂的人生提供一份安慰,在傍晚的昏暗中,在那些颜色质朴的冬装的纹理上,都流淌着灼热的人的精神的温暖。
我们相信有关互联网未来的种种大胆的预测皆有可能,但汇聚在兰妮?布朗窗前,这份积累了万年的人类的情感,如同天边的一抹晚霞,在人类社会的天际,永远不会消散。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推荐样音
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
关注【客服微信】
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成功
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
你也可以注册,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在线接单配音。(7 X 24小时主播接单)